夏至教案(推荐十二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社会夏至教案(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夏至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夏至面是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夏至前后是麦子丰收、新面粉上市的时候,因此吃面也有“尝新”“庆祝丰收”之意。在夏至来临之际,教师引导幼儿制作一碗夏至面,能让他们有仪式感地过好夏至节气。
适宜年龄:
3~6岁。
活动目标
1.了解夏至吃面的习俗。
2.能够将黏土揉圆后搓长,表现面条的特征。
3.感受用黏土塑形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面条图片、黏土、碟子。
经验准备:幼儿吃过面条、知道面条的基本特征;有使用黏土塑形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夏至面的习俗
师:有一句谚语叫“冬至饺子夏至面”,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人们在夏至的时候喜欢吃面呢?
【指导要点】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重点介绍夏至吃面的习俗与寓意,如尝新之意、避恶之意、养生之意等。
二、观察图片,了解面条的基本特征
师:你吃过面條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和面在一起吃的还有什么?
【指导要点】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不同类型面条的图片,拓宽幼儿的知识面,为他们后续创作夏至面铺垫经验。同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幼儿认识面条的基本特征,如软硬、长短、圆扁等。
三、提供材料,创作夏至面
1.师:今天我们一起用黏土来做一碗夏至面,你们知道怎么把黏土做成面条的形状吗?
【指导要点】教师可先请部分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把黏土塑形成面条,然后针对幼儿的问题重点讲解操作要点,如怎么揉圆、搓长等,提醒幼儿用力要均匀,不要把面条搓断。
2.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教师可先让幼儿自主制作面条,寻找方法,总结经验。对于制作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应择机提供支持与帮助。在幼儿做好面条后,教师可提醒:“你吃过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面还有什么配菜?”引导他们做一碗丰盛的夏至面。
四、作品分享,相互交流
教师请幼儿展示自己做的夏至面,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制作的夏至面。
【指导要点】教师可请幼儿讲述自己做的夏至面的.亮点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再请其他幼儿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活动反思与延伸
教师引导幼儿制作夏至面,不仅能让他们更好地体验夏至节气习俗,而且能让他们在捏、揉、搓、按中锻炼手部肌肉和控制力。教师将制作好的夏至面投放在角色区,还能丰富幼儿角色扮演的道具,从而推动角色游戏的发展。
除了用黏土制作夏至面外,教师可请家长与孩子一起用面粉制作可食用的夏至面,并拍照或录视频分享到群里,从而让幼儿更加深刻地体验夏至习俗,将夏至面的美味留在心中。
夏至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了解夏至节气时影子是最短的这一特点。
2. 了解影子长短、大小变化的规律。
3.进行手影表演,锻炼手部肌肉。
活动准备
手电筒、手影表演视频
活动过程
1. 介绍夏至节气知识
据说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节气,因为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发现在这一天同样时间太阳照射下的影子长度最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地球是个球形,表面是由弧度的,太阳直射点的变化造成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达到北回归线,是最接近我们的.时候,所以这一天太阳高度角最大,同样时间太阳照射下的影子也就最短。
2. 做实验证明光照角度和影子长短、大小之间的关系
——小朋友们观察过我们的影子吗?有什么发现?
——影子是我们的好伙伴,总是跟在我们身后,但它也很调皮,常常会变化自己的长短、大小,小朋友们知道它是怎么做到的吗?
(1)将铅笔竖在桌上,手电筒先从侧面照射,请小朋友们观察影子的长度,逐渐将手电筒太高,观察影子长度的变化,让小朋友们发现光照角度越小影子越长,光照角度越大影子越短。
(2)将手电筒固定在桌上,向墙面照射,手在墙面和手电筒之间来回移动,观察影子的大小变化,让小朋友们发现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离光源越远影子越接近物体实际大小。
3. 观看手影表演
(1)——影子真是太调皮了!不过他却是我们的好伙伴,有这么一群人和影子的关系非常好,还能让影子来表演节目呢!
(2)教师播放手影表演视频
4.进行简单的手影表演
(1)小朋友们,看了这些哥哥姐姐们影子的表演,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呀?只要好好了解影子,你们也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哦。
(2)展示几个手影动作,请小朋友们练习
(1)教师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手影表演一个故事,要注意动物的大小
5.活动结束
夏至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了解夏至节气麦子丰收。
2. 能够区分大米、小米、小麦、大豆、高粱
活动准备
大米、小米、小麦、大豆、高粱各一小袋
活动过程
1. 介绍夏至节气知识
《史记》记载:“夏至日,祭地。”在明清时期,每逢夏至,皇帝都要率领文武百官到北京地坛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夏至时正值麦收,人们都希望能得一个好收成,但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容易形成暴雨,若一直下暴雨就会形成洪涝灾害,影响收成。因此人们要祭祀祖先,以祈求风调雨顺,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过夏麦”,可能是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 区分不同粮食
(1)——小朋友们,夏至是收小麦的节气,你们知道小麦长什么样吗?我们平常吃的是小麦吗?
(2)——那么小朋友们知道哪些粮食呢?
(3)——今天老师带来了五种粮食,看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他们。
(4)教师展示四种粮食,请小朋友们说出他们的形态,特点
3. 做游戏,分五谷
视人数将小朋友们分成几组,在教室后部排队,在讲台上将几种谷物混合,分为与小组数目一样的几堆。游戏开始时,小朋友从教室后部跑到讲台前,依次找出大米、小米、小麦、黄豆、高粱各3颗,再跑回去交到下一个小朋友手中,下一个小朋友继续。看几组所用的时间,并检查最后小朋友手中的谷物是否符合规定。教师给符合规定且用时最短的一组小朋友奖励。
4.活动结束
夏至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乐意通过语言、动作等艺术形式表现散文中主要角色形象。
活动准备:
1、挂图37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磁带及录音机
2、带领幼儿观察过夏天的风景,并对夏天的天气特征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经验,让幼儿自由表述夏天的特征。
1、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又什么感觉?
2、你觉得小花、小草、小动物,他们在夏天会热吗?他们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教师有表情的朗读散文《夏天》,幼儿欣赏。
1、提问:你在散文里听到了什么?散文中有谁?他们怎么了?
三、结合教学挂图,理解散文内容。
1、出示挂图一。
提问:炎热的夏天里,柳叶、小花、湖水、小鱼都怎样了?
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
你能用表情或者动作表现柳叶的.心情吗?
蜻蜓飞来报告了一个什么好消息?
2、出示挂图2
提问:雷公公带来了谁?下雷雨是什么样子的啊?
出示挂图3
提问:柳叶、小花、湖水、小鱼喜欢大雨吗?还有谁也喜欢大雨?
你从哪里听出他们都很开心?
四、听散文录音,再次完整欣赏。
找找散文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学习散文中的优美诗句。
五、分角色表现散文内容
请一些幼儿扮演散文中的主要角色,大胆用语言、肢体动作、表情表现角色形象。
夏至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洗澡的方法,有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
2、在相互合作中体验洗澡的快乐
准备:
塑料娃娃,香皂,沐浴露,毛巾
过程:
讨论交流——实践操作——提升经验
1、现在是什么季节?每天热热的,除了很多汗怎么办?想什么办法是身体舒服?
2、洗澡时要准备那些东西?
活动反思:
为让幼儿能够充分地体验夏天的特征,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尝试。"主题活动是以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它带领着幼儿去观察探索自然规律,了解大自然的变化。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使的活动能顺利地开展。
活动开始阶段我们组织了各种各样的语言活动,例如学习儿歌《乘凉》、《花露水》、《找凉快》等等,又让幼儿欣赏故事《夏天真热呀》,让幼儿先对夏天有个一个概括的理解,并能够说出夏天的特征;美工活动方面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锻炼,例如在绘画
活动中开设了《美丽的夏装》、《设计雨伞》等等;美工区也进行了《制作扇子》、《制作凉帽》、《学理发》等手工活动;生活区中让幼儿体验《给娃娃洗澡》、《洗洗小手帕》等,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夏天的主题活动给幼儿带来的.乐趣,并从活动中提升幼儿的经验。
1、通过活动的开展,幼儿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充满信心,特别是动手能力方面的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对于剪、折、粘以及色彩的简单搭配能基本上掌握。
2、幼儿的清洁意识得到增强,知道要勤洗澡、勤换衣服。
3、对于夏天与春天能够区分开来,知道先天天气热,要多喝水,每个幼儿能够背诵关于夏天的儿歌,知道几种避暑的方法。
4、与家长进行家园信息反馈,让家长配合活动,带来关于活动的材料,收集有关活动的信息,使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真正地做到了家园共育。
5、主题系列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注重关注幼儿的兴趣,启发引导幼儿的积极思考与大胆动手制作,有机地将各领域教育内容与要求整合了起来,在促进幼儿主动、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夏至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了解夏至要吃面食的习俗。
2. 了解有哪些小麦制品。
3. 发挥想象力,夏至面里有什么,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活动准备
一碗面的简笔画,并打印,每人一张,彩笔、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1.介绍夏至吃面食的习俗:
夏至时新麦收获,各地食俗虽有差异,但吃面却是共同的。史料记载,我国汉代就有过夏至节的习俗,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像是北京冷淘面、四川担担面、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江南地区还有麦粽、夏至饼。所谓夏至饼就是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其实夏至饼里并没有指定的馅料食材,只要是开胃消暑的,都可以加到饼里做馅料。
2.了解有哪些小麦制品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麦吗?它是长什么样的呀?(教师出示图片)
(2)——那我们平时吃的面食是像小麦这样硬硬的黄黄的吗?
(3)——其实啊小麦首先被制成了又白又细的面粉才能被我们广泛使用。那小朋友们知道哪些东西是由面粉制成的吗?我们刚才在介绍夏至吃的面食时已经提到很多了,有小朋友能回忆一下吗?还有其他的吗?(面条,面皮,面饼,面包,蛋糕)
3.夏至要吃夏至面
(1)面条也是用小麦做成的,是我们夏至节气要吃的主要食品之一,有一句话叫“冬至饺子夏至面”,也有说“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今天我们的面条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光吃面条有些单调,小朋友们来动动脑筋,想一想面条上可以加点什么菜呢?
(2)请小朋友们把你能想到的菜画出来,剪下来,然后贴在这碗面里吧。
(3)教师分发打印好的'面条简笔画。
(4)小朋友们自由发挥,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小朋友进行指导。
(5)请完成图画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画的是什么,为什么画这些菜。
(6)教师给予优秀作品的小朋友奖励。
4.活动结束
夏至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通过对比,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和含义(难点)。
2. 学习有感情地朗诵散文(重点)。
活动准备:
1. 结合散文内容准备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挂图。
2. 音乐《夏天的雷雨》。
3. 散文《夏天》的录音、录音机、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1. 师幼互相问好!
师:小朋友们好!见到你们很高兴,我是大家的新朋友,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播放音乐《夏天的雷雨》)
2. 提问:谁知道刚才这首歌曲中表现的是什么季节?
师:夏天到了,小朋友有什么感觉呢?
二、 新授课部分
1.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夏天的`美丽景色(小动物、植物、天气等方面)。
幼儿自由表述,教师加以引导完善。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篇描述夏天的散文,大家仔细听一听,看看文中说的夏天和我们刚才说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2. 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夏天》。
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听得都非常认真,那现在有几个问题问大家?
3. 出示挂图,讲解散文内容。
(1) 散文的名字叫什么?
(2) 你听到散文里面说了些什么?
幼儿自由表述,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引导幼儿将语句说完整。
(3) 听录音,借助挂图朗诵,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4. 引导幼儿采用留空的.方式跟随教师朗诵散文,并根据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幻灯片播放)
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冒着热气),小鱼该不会煮熟了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过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转圈),它报告:好消息,就要下雨,就要下雨。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了!哗!哗!哗哗!大雨快活的下起来了。
下了一阵儿,(风)去了,(云)散了,(闪电)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天边挂起了彩霞。
(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你闻闻,连空气都是香的。
湖里,小鱼(摇着尾巴)游的多高兴,小青蛙(蹦上岸)开始唱歌:咕呱!咕呱!
4. 进一步升华、丰富散文内容,拓展幼儿想象力。
师:雷雨过后,你还会看到什么景象?现在正是夏天,请小朋友在雷雨过后观察一下,然后把你的答案告诉老师,好吗?
三、 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今天的表现非常棒,老师很喜欢你们,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老师还有礼物送给大家哦!”
夏至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夏天热了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自己凉快一点。
2、有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图片内容为幼儿防暑降温的一些方法。
2、图画纸、笔人手一支。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讨论夏天天气热如何使自己凉快。
(1)问:天气很热,感觉怎样?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凉快一些?
(2)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请幼儿看看图上的人们想了些什么办法使自己凉快的,这样做为什么能使自己凉快?
A、多喝开水身体好:夏天热了,多喝开水,喝水后身体就冒汗,热量就从汗里带走了,人就凉快了。
B、吃冷饮:夏天吃冷饮也能使人凉快,但是多吃冷饮好不好?为什么?
C、自己擦汗。
D、洗澡。
E、安静地做事,如看书、画画等。
2、请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自己凉快,并将自己的办法用图画或符号形式表示出来。
3、师生共同小结各种使自己凉快的方法,如游泳、乘凉、吹电风扇、开空调等。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设计,就是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知道和了解了哪些方法可以让我们在炎热的夏天,逐渐变得凉快起来。在活动中,老师观察孩子们的生活,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与幼儿进行讨论,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交流,贴近幼儿生活,将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提升。在活动中孩子以自己不同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并进行解读、交流,让孩子们自己用记录的方法来寻找答案,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探索的积极性!
夏至教案 篇9
目标:
(一)帮助儿童了解夏至这个节气时会发生的气象变化;
(二)带领儿童认识夏至时典型的农事活动;
(三)认识夏至的代表民俗活动;
(四)带领儿童学习《夏九九歌》。
内容:
(一)气象变化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是一个源于天文的节气。夏至的到来意味着众多独特的气象变化,今天老师将简单讲解一些简单的天文知识。
1.气温: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因此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后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
2.降水: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的雷阵雨。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但是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3.“立竿无影”: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
4.江淮梅雨: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二)农事活动
夏至既是收获成果,也是孕育希望的时节。民谚道,“过了夏至节,锄头不能歇”。虽然夏至时节的高温和雨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却给田间带来了一派勃勃生机。夏至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快,对水的需求量大,这时丰沛的降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是一年中农事耕作的黄金时期。
夏至前后我国的产麦区,冬小麦大多已灌浆成熟,从南到北,开镰收割,每年的夏收季也是非常忙碌的`夏播季,夏玉米、夏大豆、晚稻等夏播作物及时播种出苗是确保秋收高产的关键。同时,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三)芒种传统
古人对夏至这个节气极为重视,皇家会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典礼,祭祀土地。百官也可以享受三天的小长假,民间百姓则赛龙舟,唱大戏,放荷灯,或者用刚刚收割的新麦擀制凉面,消夏避伏,庆祝麦收。
1.祭神祀祖: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
2.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3.夏至节: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4.食俗地域差异:在中国不同地区夏至有不同习俗。
北京:“冬至饺子夏至面”,吃面。
绍兴:蒲丝饼
无锡: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山东: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岭南:吃狗肉和荔枝。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陕西:粽子
(四)《夏九九歌》
中国有“冬九九”和“夏九九”,都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日期与物候的关系。“夏九九”比“冬九九”适用范围更广,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适用。“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歌词用人们对冷暖的感受、表现和行动等,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夏季气候变化的情况,读来和谐押韵,优美动听,用起来科学方便,是民间宝贵的科学遗产。
《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夏至教案 篇10
一、活动名称:
科学活动《炎热的夏天》
二、活动年段:
幼儿园小班
三、活动产生:
通过“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对于自然界规律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幼儿对与自然变化探索的兴趣。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幼儿在着装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都会留许多的汗,冷饮也变成孩子们钟爱的食品,在家里要开空调、电风扇等等,这些都是引起孩子们注意的问题,根据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要有效地将儿童的发展纳入社会发展需要,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我在设计组织主题活动时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于是主题活动内容也就随即产生——“夏天真热呀!”
四、活动目标:
1、了解夏季的气候特征及人们的衣着。
2、知道生活中防暑降温的方法及卫生常识。
五、活动重点:
1、知道夏天热了,要多喝水、勤洗澡,注意个人卫生。
2、能够知道几种避暑的方法。
六、活动难点:
能不怕热,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并且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七、活动课时:
1课时
八、活动准备:
投影设备、图片、课件
九、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小朋友们喜欢夏天吗?(喜欢)
2、前几天我们在公园园里看到了大树、小草有什么变化?
3、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看到的事情。
(二)、播放课件,欣赏图片
1、夏天来了。哪些小动物出现了?
2、河里有什么花?
3、看看我们的穿着,有什么变化吗?夏天的衣服有什么特点?请小朋友们带着老师的问题看一段录像。
4、师:谁来说说,夏天的衣服怎么样? 生:很漂亮,很薄,有裙子、短裤……
5、师设疑请幼儿讨论并说出理由。
师:我今天身上穿的长袖衣服是不是夏天衣服? 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这件衣服虽然是长袖的,但是它很薄,穿在身上也很凉爽的,也是夏天衣服。
6、教师小结:
夏季的衣服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是薄薄的、轻轻的,穿在身上很凉爽的,也很漂亮的。
夏至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 通过对比,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和含义(难点)。
2. 学习有感情地朗诵散文(重点)。
活动准备:
1. 结合散文内容准备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挂图。
2. 音乐《夏天的雷雨》。
3. 散文《夏天》的录音、录音机、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1. 师幼互相问好!
师:小朋友们好!见到你们很高兴,我是大家的新朋友,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播放音乐《夏天的雷雨》)
2. 提问:谁知道刚才这首歌曲中表现的是什么季节?
师:夏天到了,小朋友有什么感觉呢?
二、 新授课部分
1.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夏天的``美丽景色(小动物、植物、天气等方面)。
幼儿自由表述,教师加以引导完善。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篇描述夏天的散文,大家仔细听一听,看看文中说的夏天和我们刚才说的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2. 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夏天》。
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听得都非常认真,那现在有几个问题问大家?
3. 出示挂图,讲解散文内容。
(1) 散文的名字叫什么?
(2) 你听到散文里面说了些什么?
幼儿自由表述,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引导幼儿将语句说完整。
(3) 听录音,借助挂图朗诵,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4. 引导幼儿采用留空的方式跟随教师朗诵散文,并根据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幻灯片播放)
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冒着热气),小鱼该不会煮熟了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过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转圈),它报告:好消息,就要下雨,就要下雨。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了!哗!哗!哗哗!大雨快活的下起来了。
下了一阵儿,(风)去了,(云)散了,(闪电)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天边挂起了彩霞。
(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你闻闻,连空气都是香的。
湖里,小鱼(摇着尾巴)游的多高兴,小青蛙(蹦上岸)开始唱歌:咕呱!咕呱!
5. 进一步升华、丰富散文内容,拓展幼儿想象力。
师:雷雨过后,你还会看到什么景象?现在正是夏天,请小朋友在雷雨过后观察一下,然后把你的答案告诉老师,好吗?
三、 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今天的表现非常棒,老师很喜欢你们,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老师还有礼物送给大家哦!”
夏至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 学会正确的防暑降温方法。
2.能在老师帮助下完成切西瓜游戏,锻炼体魄,锻炼反应力。
活动准备
够全班吃的西瓜
活动过程
1. 谈话引入
(1)小朋友们,夏至过去后天气就要一天比一天热了,你们对付炎热有什么好方法吗?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点评,重点点评喝水,冲凉,电扇,空调这几个容易因为贪凉导致疾病的方法。
2. 集中总结夏季防暑方法及错误方法
(1)多喝白开水,不要等口渴再喝,这样并不能很好的起到补水的作用。同时少喝冰水,避免刺激肠胃。
(2)不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的热量反而难以散发,可能还会引起脑部血管收缩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3)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间里,不出门运动,容易得“空调病”。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5度,即使天气再热也不能低于24度。
(4)可以喝绿豆汤,薄荷水,吃西瓜等用于解暑降温,注意西瓜不宜多吃。
3.切西瓜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提到夏天不能长时间的待在空调间里,要出去运动,我们这就去出门活动一下身体吧。
(2)做游戏切西瓜
请幼儿手拉手围成圈,一名幼儿做切西瓜的`人站在圈里,边走边说“切,切,切西瓜,一刀两刀就开花”,说完用手来切围成圈的幼儿的手,被切到的两名幼儿超不同方向围着圈跑谁先跑到切口的地方谁到圈里来做新的切瓜人,然后继续游戏。
(3)做完游戏回到教室,教师分发切好的西瓜。
4.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