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案
发表时间:2025-06-08自然之道教案(精华1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然之道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④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①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②出示词语,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③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④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课堂练习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
2、 板书课题,齐读
3、 理解“道”都有哪些意思?在“自然之道”里又表示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概括内容
1、 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学会用多种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① 段意合并法
②摘录语段法
③要素归纳法……
3、课文中谈到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是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找出来读一读
4、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蠢事呢?默读3-5段
三、深入探究,理解内容
1、 从哪儿看出来这是一只侦察龟呢?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来……是否安全)
“欲出又止”是什么意思?幼龟为什么欲出又止呢?
你能找出与之相近的词语吗?(踌躇不前)
2、 就是这样一直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幼龟,不但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力,同时也引起了超鸫的注意力,当看到朝鸫要吃掉幼龟时,我和同伴的心情如何?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我和同伴紧张地……)
3、 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看似好心的我们,其实却在做着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的愚不可及呢?
(向导若无其事地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若无其事”是指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面对我们的紧张,焦急,向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文中的自然之道又是指的什么呢?
4、 既然向导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龟群,可是他为什么还要那样做呢?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
5、 我们不知道这是一只侦察龟,却武断地让向导去救它,向导的若无其事没有取得我们的信任,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四、深入探究,感悟意境
1、 然后愚不可及的事远远不止这些,师范读5、6自然段
2、 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① 幼龟成群结队地爬行在这一大段无遮无拦的的沙滩上,想象小幼龟们此时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② 当看到如此多的美食时,食肉鸟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你就是之前的那只朝鸫,你想说些什么?
3、 想象画面:食肉鸟一改之前颓丧的心情,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心情如何?同伴们的心情呢?向导的心情呢?
齐读:(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4、 思考:把“悲叹”换成“感叹”行吗?为什么?
5、 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课堂拓展,训练说话
1、 我们的好心却办了一件坏事,课文学到这你想说些什么呢?
2、 对于向导的行为,你有什么自己的意见呢?你觉得向导这样做对吗?
3、 回归课题,引发话题。
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
4、师总结
这就是自然之道,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这是自然之道,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这是自然之道,老虎圈养便失 去野性这是自然之道,温室难育参天大树这是自然之道,人类自身无论怎么发展都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便是人类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万物靠大地孕育,靠阳光雨露滋生,我们呼吸的每一口气,喝的每一滴水无不取自于自然,所以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这样人类才能与自然共存。
自然之道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认读生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2、读中理解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詞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 “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讨论: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4、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
四、本课小结
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第二课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请大家看看这幅插图,想想图上讲了什么?
2、课文六、七自然段就叙述了这幅图的场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同时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们就是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自然之道”的意思。领悟:“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明确要求,引出“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和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
自然之道教案 篇3
在语文课上,为了深刻体会课文重点句子的情感,我们经常采取比较句子的方式,删除原文中那些表述形象、富含意蕴的词语,引导学生将原句和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比较、感悟。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在教学课文中我运用了两个句子的对比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案例:
1、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自由读6-7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说明为什么我们干的这件蠢事是“愚不可及”的,并认真读一读。
反馈,并指名读读相应的句子。
数十只食肉鸟因为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 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而“我和同伴们”此时心情怎样?
2、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_____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_____地说:“___________。”
再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
读读这两个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读,并说体会)
3、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
我常常觉得对比句子只是一种形式。每个孩子都知道课文的原句好,好的原因无非是课文句子完整啊、形象啊等等。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语文课,无论是比较怎样的句子,孩子们的答案都基本一样。我认为,通过比较关键的句子,可以让学生深切体味每个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蕴,逐渐丰富学生的语感,但语感的建立、对文本的体味,不是学生理性分析出来的,而是学生大量朗读读出来的。只有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学生才能真正体味到两个句子的不同,才能真切触摸到文本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有效比较句子的方式,不应只是让学生从表层理性地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美美地去读上几遍。所以在比较第一个句子时,我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并反复朗读,以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向导由心平气和到悲叹,作者由焦急到后悔,同学们由开始很理解向导和作者,到后来反倒不理解他们,似乎是越读越糊涂。当读到课文最后一句“向导悲叹地说: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时,学生七嘴八舌地问开了:“向导既然知道结果会是这样,为什么还要抱起那只小海龟,朝大海走去?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后面可能发生的事?”还没等我做出反应,大家就争论起来。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能“焕发生命活力”的沃土。要让学生在这“方寸”之地吸取到足够的营养,尽情展现个性魅力,教师必须下足“工夫”。
自然之道教案 篇4
一、谈话揭题,初解“道”
1、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在这美丽的阳春三月,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旅游,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好吗?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发生在大自然中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老师提供“道”的四种解释,文中是哪一种?【1……】(规律)
“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自然的规律)
3、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自然规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去探究吧。
二、自主学习,感悟“道”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旅游的地方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去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的飞机起飞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
趁这空隙,我想问问同学们:上飞机前,向导告诉你们,此趟旅行,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实地观察一下南太平洋绿龟的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2、你了解太平洋绿龟吗?
⑴指名交流。(学生有的交流的是书上讲的,有的是课外搜集的)
过渡:你们真棒,能了解这么多绿龟的知识。
3、同学们,美丽的加拉巴哥岛到了!已近黄昏,我们抓紧时间上岛吧:
(故作惊讶)咦,刚上岛,看见了什么?
(1)赶紧先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
(2)指名读这段话。
(3)这段话里的幼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机警、可爱、聪明)哪些词句让你有这样的感受?(探、欲出又止、侦察)
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幼龟的机警、可爱和聪明。
(4)此刻的幼龟欲出又止,想想幼龟的“出”是为什么?“止”又是为什么?
想出来又不敢出来,犹豫徘徊,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与欲出又止意思相近的词是哪个词?(踯躅不前)幼龟踯躅不前,欲出又止是有道理的,(引读)因为“正当——”
(5)师:你们看见过嘲鹰吗?嘲鹰是一种异常凶猛的海鸟,有时候甚至会攻击狗这样体形庞大的.动物。试想一下,弱小无助的幼龟面对如此凶猛的天敌,又是啄又是拉,处境多么危险啊,此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紧张、担心)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4、看到眼前发生的这一幕,我们的态度和向导有什么不同?自由读课文4自然段,用喜欢的符号划出我们和向导的神情的词。
(1)学生交流。我们“紧张、焦急”,向导却“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2)你读懂了“若无其事”吗?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3)你从向导的若无其事体会到了什么?
沙滩上真的没有事吗?(不是)是啊!我们着急,担心,揪心,向导却若无其事,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指名读。)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怎样的呼喊呢?(不能见死不救)
(4)向导在我们强烈要求下,极不情愿地把幼龟抱向大海。
从向导的极不情愿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我们成功地解救了一只幼龟,认为自己干了一件好事,这是好事吗?(不是)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5、“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愚不可及”是什么意思?(文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我们到底干了一件什么蠢事?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⑴自由读6~10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
(2)师:被我们解救的“侦察兵”出去有一会儿,还没回来。如果你们就是巢中的小龟,你们会怎么想?
(看来,沙滩上很安全,侦察兵进了大海,我也可以安全进入大海了;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我要好好游个泳……我们可以出去了!金色的沙滩,蔚蓝的大海,美丽的珊瑚……多么令人向往,伙伴们,赶快行动吧!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我来吧你追随……:哈哈,说不定我们还可以见到我们的妈妈呢!)
师:是啊,带着一份向往,一份期盼,巢里的幼龟们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
是啊,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他们满怀着对大海的无限遐想,满怀着希望,然而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抽读第十自然段第一句话)
眼前成百上千的幼龟惨遭食肉鸟的啄食,请同学们看,一场龟群的灾难正在我们面前痛心的上演。同学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此时的沙滩上会是怎样的情景?
面对幼龟如此的惨状,向导和我们是怎样做的呢?(学生齐读句子)
⑶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此时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看到一只只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痛苦,我们知道自己错了。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⑷我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踱步,引读“向导发出了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课件出示)向导为什么悲叹?(心里难过)你能读出向导悲叹的语气吗?指名读,齐读。
(5)是啊,如果不是我们救了那一只幼龟,那一群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① 作者在这次旅行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自然之道,那就是——(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②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或者你有什么感悟?
③ 自然之道奥妙无穷,这次经历让我深深地感悟到——(违背了自然规律,大自然就会给我们惩罚)、(如果不了解自然规律,就会好心办坏事)、(遵循自然之道,大自然受到保护,违背自然之道,大自然受到伤害)(无知,就会好心办坏事。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只能把事办糟。自然现象神秘莫测,不知道就不能乱加修改。)(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我们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违背自然,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三、总结拓展,升华“道”
1、老师从你们的发言中知道了,同学们对自然之道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万物之灵的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大自然就会受保护,就会做好事。如果违背了自然之道,只能好心办坏事。(相机完成板书)
2、生活中,你有好心办傻事的时候吗?或者接触到过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说出来大家听听。
(我要的是葫芦、揠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猫种鱼…打扫”森林)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
自然之道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①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不前,愚不可及、颓丧”等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③明白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猜测“自然之道”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请看课题,一起来读读!
2.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道路?道理?道德?学生发表认识,教师不置可否)
二、初读课文,感知“自然之道”
1.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释义
从同学们的表情,老师发现想要读好这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谁来?学习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
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
筑巢孵化:这个新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
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响彻云霄:这个“彻”字可不要读成“切”音
3.现在请你说说“自然之道”的意思
学生发言预测:
也许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也许是海龟有自己的办法,我们不用多加干涉
也许是每一种生命都要经历的,这是海龟无法躲得过的劫难
三、切己体察,揣摩“自然之道”
1.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先自读3-4自然段。
2.当你置身于岛上,看到嘲鸫啄食海龟这一幕,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难受,着急,紧张)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
4.出示画面及文字研读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你们看,这就是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5.学生交流研读成果
“突然”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来读?
“啄”
“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谁来读?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
“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
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踌躇不前)
你们说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小绿龟的踌躇不前,它这么担心有没有必要啊?(理解嘲鸫的凶狠)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
6.感情朗读人物的不同反应
(1)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2)“‘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他们会怎样话劝求向导的呢?
(3)读到这,你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
7.推演自然情境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任何干扰,嘲鸫和幼龟之间的故事将如何发展?请你根据课文的有关语句,展开想像的翅膀,描述你想像的情景。
四、谈话总结,感慨“自然之道”
是啊,多么智慧,多么勇敢的海龟,本来它们可以顺利地实现入海计划,可是由于我们的出现,我们的干涉,这一巢的幼龟就完全改变了命运。我们下节课再去面对我们不忍面对的惨状。
第二课时
一、直面惨状,感同“自然之道”
师: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由于得到错误的信息,成百上千的幼龟爬了出来,成了食肉鸟的美餐。看到这番情景,我们的心情怎样?又是怎么做的呢?
1、请同学们结合插图,读读7至8自然段,把描写向导和我们的动作的词语划出来。
⑴ 生划词语。
⑵ 交流:摘下、放进、抓起、奔跑。
⑶ 此时向导和我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焦急,很想救这些幼龟──赶紧、迅速、气喘吁吁)
⑷ 朗读体会:(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体会“欢乐”“悲叹”等词语的意义:
⑴ 出示句子: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若不是因为我们的错误决策,幼龟们就不会白白送死了。)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⑴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⑵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你读出了什么不同?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叹?(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换位体验,深悟“自然之道”
说话练习:用“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说出感受
1.假如你就是在现场的作者和他的伙伴,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做法,哪些想法是“愚 2.假如你就是那位生物学家向导,回头想一想,当时你的哪些想法,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找出描写向导的语句揣摩,体会“有知之愚”)
三、抒发心声,内化“自然之道”
1.感情朗读
如此的愚不可及,造成了惨痛的结局。这3个自然希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复杂的感情。好好读读,读出我们的悔恨、痛苦
2.此时此刻,你深深地懂得了什么?你现在对“自然之道”有更深的了解了吗?你想给人类怎样的忠告?
(学生自由发言,中心意思是我们不应是认识自然之道,更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一切违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为注定要失败的。)
自然之道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3、学习课文,丰富见识,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向导的话。
三、教学难点:
依据文本,深入体会自然之道,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词语。2、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复习词语、课文内容,温故知新,训练学生学总结概括能力。】
(二)、提出问题,学生自读自悟。
生自由读文,思考“蠢事”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件蠢事?
【设计理念:中心突破法,让学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分析文本能力,这是阅读课的重要方法。】
(三)、解决问题,体会自然之道
1、师生交流,这件蠢事指的是什么。
指名交流、反馈(PPT出示相关语句“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读、悟。)
2、师生交流:哪些信息透露出这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指名交流、反馈(PPT出示相关语句“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等相关句段”,抓住“欲出又止”、“如无其事”、“气喘吁吁”等,体会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因为我们的“无知”以及“热心”而上演。)
【设计理念:联系平时学过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以致用,快速在文本中提炼重点信息,并且在学生照读原文时指导内化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3、说话练习:悲叹与感叹哪个表达效果更好。
【设计理念:指导朗读,词语品析体会人物心情以及表达效果的不同。】
(四)、拓展阅读,体会升华
1、生阅读《揠苗助长》、《被喂饱的熊是死熊》谈感受。
2、师生谈话交流、揭示中心:自然之道就是自然规律,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
3、联系实际,师生交流:我们怎样保护大自然。
【设计理念:增加阅读量,开拓视野,加深体会何为“自然之道”。】
(五)、布置作业,阅读链接
【设计理念:教师点拨引发阅读期待,将课堂延伸到课下。】
自然之道教案 篇7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引入:孩子们,大自然气象万千,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去了解大自然,一起学习第九课,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是什么意思?(自然规律)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咱们就赶快走进课文去了解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看看课文里都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读书的时候,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在旁边做好标记。可以放开声音大声读。自己读自己的,读出自己的理解。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与理解情况。
师:课文读完了,词语是不是都掌握了,(出示)谁想读给大家听?
后两行谁想读给大家听?都读准了,那这个愚不可及的意思你知道吗?生答。
在字典里啊,“及”的意思是比得上,那愚不可及谁能说说!生说。
通过查字典理解了关键字的意思,就能准确的理解词语了!
课文里啊还有个地名,(出示)很不好读,谁想读读。来,请你。生:加拉巴哥岛。
师:你看,还真不好读呢?(再指两生读)
师:对,它啊,是南太平洋中的一个微岛,谁再来读读请你读。(两生读)
师:全班一起读读。那刚才的那些词语,同学们都会写吗?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默写,其他同学在你的练习本上写。“愚蠢”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写的。都写对了吗?你们看看题目,谁来说说呀,都写对了吗?请你说。那刚才这是谁写的啊?你能不能告诉大家要把愚字写正确,关键的笔顺是什么呀?。同学们看,就是这一长竖然后再写提最后一点。现在大家会写了吗?
师:你看,预习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预习字形,试着再写一写,这样预习就更有效了!谁再来说说“蠢”字,怎样才能写漂亮?
师:观察地真仔细,这春字的一撇一捺要舒展。一起来看我写。写愚字要注意中间要一长竖,心字要拖住,写蠢字要注意,春字要舒展两只虫子藏下面,大家用这种方法再写一遍,看能不能写漂亮。
3、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来说说吧,课文里写了哪些人物动物?
那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是啊?看着黑板,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来说说!请你——
师:刚才他把内容说得很具体,语言可以再简单些!我们来看,我们和向导在加拉巴哥岛看到食肉鸟在啄一只幼龟,我们劝向导救了它结果却伤害了更多的幼龟。像这样,谁能再来说一说?
师:恩,这回说的比较简单了,也很清楚了,大家看先找出课文都写了谁,再说清楚他们之间发生的事,用几句简单的话就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白!
4、提出疑问
师: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还有什么不明白?
师:你对大自然的动物感兴趣,这大自然啊,就像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啊,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三、深入研读,体会文意
(一)学习课文3—5自然段
食肉鸟在啄一只幼龟的时候,我们都急死了,向导却若无其事,到底是看到了什么情节,让我们的向导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哪个同学来读读三、四自然段,请你读第三自然段,你读第四自然段!
1.指生读第3、4自然段,思考:是什么样的情景让我们的向导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
2、我们的向导究竟看到了什么样情景,使他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读读文章中的句子。(生读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查外面是否安全。 学生齐声读句子。
指一位学生到前面来学着幼龟做做这个动作。
师和生谈话: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假如你遇见食肉鸟会怎样做?外面没有食肉鸟你会怎样做?你真是个称职的小侦察兵,同伴们非常相信你。
师:可就在幼龟踌躇不前,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他拉到沙滩上去。看到这种情景,我们和向导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呢?
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我们和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画一画有关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
指名说我们态度是:板书:紧张、焦急
请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师:嘲鸫啊,连狗和人都敢啄,此时它正在啄一只小幼龟的头,谁再读读?
师:我听出了你的焦急,看到此情此景,游客们当然担心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齐读)
师:我们这么的着急,向导的态度是怎样的?板书:若无其事、极不情愿
出示句子:向导若无其事地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师: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啊?
师:这下就理解准确了,那大家来读读这句话,想想向导为什么这么说?
4.教师采访学生:假如你就是向导,请问你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可能出现的回答:
(1)向导没有同情心;
(2)向导了解幼龟的生活习性,知道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幼龟带来杀身之祸,但迫于游人的压力而不得不做。
(3)也许他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后果会那么严重;
(4)也许他更喜欢鸟类,他希望饥饿了的嘲鸫有口饭吃;
(5)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想给其他人一个教训。
再出示句子:他极不情愿地抱起小海龟,向海边走去。
你从极不情愿又看出了什么?
(向导非常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情。但是看到同伴们着急,心里过意不去,就只好抱起小海龟,按照我们的要求把小海龟放进了大海。)
师:是啊,向导非常不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我们体会着一起读一读。
那只小海龟得救了,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但是作者在后面的课文里却写道:“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默读剩下的课文段落。
(二)学习课文6-8段。
首先来回答: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说,注意表达的顺序。
1、说到侦察兵时,
2、教师出示句子: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小幼龟从巢穴里鱼贯而出——
3、从这些红色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幼龟的多,都争着向外爬)
4、师问生:如果你就是巢穴里的一只小幼龟,你来告诉大家,你们为什么要争先恐后的爬出来?
(我们派出去的侦查兵没有回来,他肯定看到外面没有危险,而是匆匆忙忙地去大海了。如果遇到什么危险,他会返回巢穴中的。)
这说明了向导抱走了小海龟是给了后面的小海龟一个错误的信息。就是这个错误的信息使成百上千的小幼龟提前出了巢穴,接着又导致了什么后果呢?
学生接着谈一谈。
5、师:是啊,数十只小幼龟已经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多么惨烈的一幕啊。这些小幼龟被食肉鸟们吃掉时,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请大家结合课本上的插图,想象当时情景。看,一只幼龟正兴奋地向前爬着,它正在美滋滋地想:“我就要见到我亲爱的妈妈啦!忽然一只鲣鸟飞快地俯冲下来,使劲地啄它的头。小幼龟被这样的突然袭击吓坏了,它本能地把头和四肢缩进了壳里。那只鲣鸟并没有放弃对幼龟的袭击,它用又尖又长的嘴朝着幼龟的壳里使劲地啄,几下子就把幼龟的头啄得血淋淋的。一会儿,小幼龟变得血肉模糊,失去了知觉,四肢无力地伸出了龟壳。鲣鸟津津有味地把幼龟吃了下去。
下面让我们来展开想象,选出其中一种情况写一写,看谁写的具体形象。
一只幼龟看到同伴都向前爬去,它也加快了脚步,可就在这时——
一只幼龟便向前爬着,边想回头招呼自己的同伴,可是它还没有张开口,就——
一只幼龟正低着头奋力地向前爬着,忽然听见同伴一声惨叫,它还没有回过神来,就—— 一只幼龟刚刚把脑袋伸出巢穴,想追赶同伴,可就在这时——
一只幼龟经过奋力地爬行,终于到达了海边,它激动地想:“我终于可以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了。”突然——
……
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
师:我们亲眼目睹了这样凄惨的场景,感到了震惊,急忙学着向导的做法在海滩上营救着小海龟,累得气喘吁吁,但是这已经无济于事了,对小幼龟的弥补也是谨小慎微的。所以——
6、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
(1)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老师:食肉鸟们因为吃了无数的小幼龟而高兴地叫着,但是活下来的小海龟这时候会怎样想?它们会对我们说什么呢?
采访学生:你会说什么?
假如你就是那只小小的侦察兵,你在大海里也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你是不是应该为我们救了你而感到高兴呢?
学生回答。
师总结:我们好心却做了这愚不可及的蠢事,并没有得到幼龟们的感谢,所以—— 出示句子:我和同伴慢慢地走在沙滩上。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
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伤心)板书:伤心
(2)比较句子,体会“悲叹”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加上“悲叹”好在哪里?(能体现出向导极度悲伤难过的心理。)
板书:悲伤
“根本”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向导为什么会如此悲伤?(非常自责、后悔——幼龟的灾难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师:是啊,幼龟的美好愿望,就因为我们全都破灭了呀!谁再来读一读。
四、总结提升
师:是啊,同学们,幼龟入海有原本他们自己的办法,可是现在,看着沙滩上血迹斑斑的幼龟的残体,回想我们当时的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如果你是向导,此时,你又有什么想说呢?
师:是的,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啊!同学们,正如你们所说的,、大自然原本是那样的神奇,每种动物啊,都有他们自己的生存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
大家刚才提到了,我们应该遵循规律(板书:遵循),了解规律,尊重这些规律,才不会好心办了坏事,这也是自然之道所要告诉我们的。
师:同学们,大自然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我们可以多读读课文,多看看课外书,从书中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然啊,我们也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实践去体验。老师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大自然的奥秘》,大家课下可以找来读一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
自然之道我们紧张 焦急
(遵循)向导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自然之道教案 篇8
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准备:
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问道”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已生存的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九课《自然之道》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谁能说说题目中的“道”是什么意思?(道理、规律) 那么题目的意思就是(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
二、统读全文,回顾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读课文,
读文后(选一个学生汇报作者一行人的目的)。
说得真好,你们愿意看看可爱的海龟吗?(师点幻灯片,边看边说)看完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三、紧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2、我们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面对我们的表现,向导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的第三到第八自然节,边读边画边思考,并标注你的感受。
四、默读课文,深入研读。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出示幻灯片)
思考:
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向导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2、汇报交流:
⑴ 学习三-四自然节:
① 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联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
看见探头小龟有危险,就焦急起来,让向导想办法。联系上文小龟遇险体会我们因爱护小龟,担心它受到伤害,但不懂它入海的基本规律。相机理解“欲出又止”“踌躇不前”“企图”。
指导朗读,读出危险及焦急的心情。
② 面对着我们如此焦急的表现,向导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电脑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叨就叨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为什么这么说?理解“若无其事”他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向导觉得这是正常的规律,幼龟防护天敌,自然有自我保护的办法,不能人为去改变)
③ 第四自然节中还有哪些句子表明了他们情感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冷淡”“极不情愿”等词语。
④ 指导朗读:
谁的想法正确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⑵ 学习第五自然节:
① 学生汇报:相机理解“鱼贯而出”。② 你明白了吗:为什么说我们干的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过渡: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
⑶ 学习第六、七自然节:
① 自由读6~7自然段思考:这件蠢事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
② 学生汇报。
③ 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
⑷ 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
“天啊!” “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4、朗读第八自然段,体会中心: ⑴ 我们不顾自然规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龟,而导至海龟受到巨大伤害,令我们震惊,我们极力去救海龟,但我们内心仍是悔恨至极,读第八自然段,从哪儿看出我的心情?
⑵ 我们的内心会想什么?(无知,好心办坏事,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只能把事办糟,自然现象神秘莫测,不知道就不能乱加修改。)
⑶ (出示句子)向导由若无其事到不情愿,现在心情又是什么样?(悲叹)把悲叹换成感叹行不行?悲(为小龟的惨死)叹(人类的无知,强行改变规律,应受责罚)
⑷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⑸ 有感情地读第八自然段。
四、感悟启示
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
五、朗读全文,明“道”。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请大家再次用心读课文,细细体味吧!
六、作业。
找一找生活中违背自然规律行为
板书: 我们:无知之愚
自然之道{ } 愚不可及
向导:有知之愚
自然之道教案 篇9
导入新课
一、课前交流
1. 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大自然(若没条件制作课件,可出示一些图文资料),让学生陶醉其中。展示人类对自然的有效利用和随意破坏造成的不同结果,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 引入,解题:同学们,大自然神奇美丽、充满生机。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板书课题),题目是什么意思?(自然规律。)大自然的规律给我们人类什么启示?这就是我们要共同探究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义,整体感知
(一)出示小黑板上的自读要求。
1. 轻声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音节,多念几遍,把生字念会了,再往下念。
2. 勾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应该积累的四字词语(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这些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思。
3.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全文(默读时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默读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自主思考:海龟是怎样遇难的?小组内相互交流。
(二)学生按要求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三)检查自读情况。
1. 教师对易出错的字形、字音:“穴”、“吁”、“伫”、“肴”进行指导。
2. 学生汇报海龟遇难的经过,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补充、指导。
三、精读课文第1~5段,交流阅读体会
1. 教师给学生介绍资料:加拉巴哥岛。
2. 抽一名学生范读第1、第2段,其余思考:“我们”旅行的目的是什么?幼龟要进入大海所面临的危险是什么?
3. 学生交流汇报。(要从两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幼龟生存所面临的`危机:它们除了容易被食肉鸟吃掉外,还有就是它们与成年海龟体重的悬殊—不及1%。)
4. 过渡:那天“我们”上岛的时候,快到黄昏了。“我们”很快就发现一个大龟巢,“我们”看到了什么?请大家齐读第3段。(学生齐读。)
5.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欲出又止”、“踯躅不前”、“突兀”、“企图”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6. 面对这惊险的一幕,“我们”是什么态度?向导是什么态度?你认为谁的态度是正确的?请大家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
7. 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们”“紧张”、“焦急”、“不能见死不救”和向导“见惯不惊”、“若无其事”、“极不情愿”的不同表情态度及原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
8. 分角色读“我们”和向导的话(第4段),齐读第5段。
四、精读课文第6~12段,体会文章情感,获得思想启迪
1. 引读第6段:向导抱走幼龟不久—(生读:“成群的幼龟……愚不可及的蠢事。”)
2. 针对第7段的内容组织讨论: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对于作者的分析,你有疑问吗?(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分析原因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果学生能对作者的分析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由产生问题到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3. 指导朗读,可分组读第6~8段,齐读第9段。要指导学生读出震惊的语气。
4. 过渡:为了弥补“我们”的错误,“我们”是怎样做的?
5. 自读第10段,边读边想象沙滩上惊心动魄的场面:“我们”拼命地救幼龟,数十只食肉鸟争先恐后地抢食这些没有反抗能力的幼龟,幼龟也在拼命地往海里爬。想一想应该怎样读。抽生读,评价后再读。
6.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沙滩上的寂然静止和“我们”心情的不平静。大家都在反思自己关爱小动物的善举怎么会造成这样的恶果,都不说话,终于,向导忍不住了,发出了他的悲叹。齐读向导发出的悲叹。
7. 如果你们就是作者和旅行的同伴,听到向导发出的悲叹,你们会想些什么?请说说吧。
8. 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自作聪明”、“走向反面”,并联系上文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我们”救下第一只出巢的幼龟是没有遵循自然规律的自作聪明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与“我们”的主观愿望背道而驰—大多数幼龟葬身鸟腹。这段话是作者从这件事中总结的教训,它告诉我们:人类虽然是自然界中最聪明的生灵,但人类做事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仅从人类自身的主观愿望出发,不遵循客观规律,即使是好心,也会带来恶果。背诵这两句话,记住教训。
自然之道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学生见闻,激发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板书课题:自然之道) 什么是自然之道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文本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生字表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找出生词,查字词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想一想课文的主要意思。
2.出示词语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抽读卡片的形式可多样,或个别读,或分组读,或“开火车”读。遇到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有些词语可在读卡片时用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有些放到文中去理解。
3.指导学生写字。
(1)你觉得课文中哪几个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请你当老师,给大家提一些建议。
(2)指名学生讲解要注意的字的写法。
(3)学生自主书写,教师讲评指导。
4.读课文,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读中点拨学生在难读处作上记号,多读几遍。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练读,可分四人小组来读,每人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或轮流读,读后,大家互相点评。
5.浏览课文,把握整体。
请同学们再浏览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说的时候能尽量用上本课的生字新词。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应着力培养的习惯和技能,也是本组语文能力训练的一个重点。这里要特别注意巩固新词识记效果,培养学生构词成句、连词成段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践中内化文本语言。)
三、布置作业
1.抄写 14 个生字。
2.认读词语: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3.正确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9 自然之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
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适当用上刚才的四字词语。
二、重点引导,精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哪些语句能引起你的思考,可以边读边画出来,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在旁边写一写。
(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这个时间完全属于学生,让他们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让他们带着各自的生活经验去品析,去感受。)
2.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感受。(教师巡视,参与小组学习。)
三、全班交流,畅谈感悟
根据小组学生交流的情况,重点引导学生对以下重点句子谈感悟。
1.“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板书出示句子,教师点拨。)
(1)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的?
联系幼龟的处境、“我”和同伴的态度以及向导的反应再谈谈你的看法。
(2)分角色读三、四自然段,读出幼龟的危险处境、“我们”和向导不同的态度。
(3)谈一谈你对向导说的“自然之道”的理解。
2.“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1)结合上下文理解“愚不可及”。
(2)学生读书,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当时事态的发展。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
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
我们:“来回奔跑”“补救过错”
(3)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的是什么?
3.“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想象向导此时此刻的心情,完成下面的句子。向导心里难受极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此处是一个激活学生思维发表个性化感受的引发点,可以引起课堂的争辩,这里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只要说得有道理,都值得肯定。)
四、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对课题“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2.如果违背自然之道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联系你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来谈一谈。
五、启动“综合性学习”
1.明确“综合性学习” 的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做针对性的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行综合性学习。
3.有兴趣的同学,课外阅读小说《狼图腾》。
七、板书设计
9 自然之道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要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反思: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中可以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教学本文,不要过于追求主要内容概括得特别简练,学生能说出大致意思,了解一般方法就可以了。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会变成坏事。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身边熟悉的动植物或自然现象;联系生活经验与阅读积累,确定重点观察对象,把观察、思考、查资料、提出创意,乃至动手实验紧密结合起来。为“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打好基础。
自然之道教案 篇11
这节课第一、二课时全部上完、评完、讨论完之后,我做出以下总结和反思。
两个课时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在设计的条理上都还清楚。只是一到课堂上,现场生成的问题我没有做出恰当的处理,导致条理不清。这应该是因为经验不足和机智不够。也正是因为经验的不足我敢放手学生,总是牵着学生,希望学生按照我设计的步骤按部就班。这样越害怕就越不敢放手,越不放手,就越不会放手,岂不成了恶性循环。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这样没有魄力去尝试放手,岂不是故步自封。主任建议我多看名师的课堂实录,用他山之玉,攻我这块石头。我定听从教诲,付诸行动。
自己在上课时还存在一些不好的习惯。一方面,学生回答问题时,自己比学生还急,总想强学生的话,替学生说,代学生总结。其实想想就算换成我们,针对一个问题也不太可能在一时之间就组织好语言,说得头头是道,要允许学生思考。另外,存在说半句话让学生接话的现象,看似实在启发学生,其实并不是那回事。
主任建议讲过一节课之后要从这四方面反思:有什么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怎样解决;下次遇到一类的问题怎么办。这样勤反思,勤思考,勤总结规律,才能积累经验。
就本课第二课时,我没有抓住几个训练语言的重点,和文章的写作方法(几处对比),学生读书也不充分。其实这些训练点也都是学生理解“愚不可及”的关键,语言的训练完全也是为理解课文做准备的。训练之后必不可少的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这也是学生感悟文本的一种重要途径。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我总结如下:
1、在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个切入点时。可以设计通过改句子让学生对比,做一个语言的训练,并为学生理解“愚不可及”做铺垫。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愚蠢到极点了)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在前面再加一个“愚不可及”更是说明我们现在的后悔和自责。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2、预设和生成
在让学生找“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时候,学生直接找到了第五自然段中的“愚不可及”的理由,我可以追问:“这是我们的做法吗?”这样学生自然的就会向前两段的做法中去找了。
3、深挖语言训练
学生在第四自然段中找“我们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可以抓住向导的“若无其事、及不情愿、冷淡”与我们的“紧张、焦急、呼喊”,两者的态度作对比,让学生充分体会我们的愚不可及。
(1)学生找到“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2)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向导的态度是什么样的?还能从那句话看出来向导的态度你?“及不情愿、冷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3)那我和同伴看到嘲鸫在啄幼龟,企图把他拉到沙滩时,我们的态度是怎样的?“紧张、焦急、呼喊”我们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4)对比:出示向导和我们的态度,对比
请同学们对比向导和我们的态度,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有感情朗读第四段,我们来感受他们态度的不同和我们的愚不可及。
(5)此段讲完之后,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学生读,加深理解。
4、第五自然段
在学生找到我们“愚不可及”的理由时,让学生读理由,加深理解。
5、在学生学习我们的“愚不可及”带来的后果时,可训练学生想象说话:“此时我们看到这样严重的后果之后,我和同伴这些游客会想些什么?向导又会想些什么?
6、在学习最后一段第一句时,可以在“欢乐”与“颓丧”之间,“食肉鸟”和“幼龟 ”之间,“食肉鸟的欢乐”与“我们低着头”做一个对比,突出我们的愚不可及。
7、最后在学生说结尾启示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在那之后,每次和别人说起那件事,我都禁不住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学生就不会仅仅局限于说自然规律那些套话了,也可以就对本文的感受谈谈。
总之,对文本首先要做到自己心里明白,才能引导学生,让学生学清楚。明白文本了,也就能容易的找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的切入点,才能在学生和学习目标之间架起最坚实的桥梁。多方面预设学生了,才能大胆放手而又不乱了阵脚。
自然之道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积累的词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四字成语:争先恐后 踌躇不前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打开词语手册,看一看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3谁来说说“愚不可及”的意思。
是啊,这篇课文中,人们就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是什么事情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
4指名说“蠢事”,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场面是什么样子的吧。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其余的同学想一想,这段讲了什么。
5看到这样的场面,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那么游人和向导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并把描写游人和向导的句子划出来。
指名说。出示多媒体
游人:紧张 焦急
向导: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情愿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游客的话,把紧张焦急读出来,好吗?
但是向导他是怎么说的?请来读一读。你从向导的话中,听出了什么?
如果你也在岛上,你会怎么做呢?
是啊,一只可爱的小海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
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当人们救出小海龟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你知道这样会带个他们什么后果吗?
请读一读课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看看人们又是什么样的反应。
你知道人们这时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请你读一读。为了弥补过错,人们只好……请接着读下去
最后,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我能不能说: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感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感情更强烈)
是啊,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现在你明白向导所说这句话的含义了吗?
对,自然之道 就是自然的规律
我们应该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自然之道教案 篇13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请大家看课题。(板书:自然之道)齐读课题。
2、师:大家看这个“道”字,你们知道它都有哪些意思?生:
师:看来,这个“道”字的意思还真不少,那它在“自然之道”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师: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好,开始!
2、学生按初读要求自由读文。
3、指名逐段朗读全文,相机正音、评价。
(1)从同学们的表情,郑老师发现想要读好这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谁来?学习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你最积极,我请你读第一自然段。
生:......(正音“加拉巴哥岛”。理解“筑巢孵化”)
师:读了第一段你知道它主要讲了什么吗?生.....
(2)第二小节谁来?好,你来!生:......
(3)接下来谁读?把难度增加,第3、4小节连起来请一个同学来读!我请你来!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生读)
老师: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生:......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
师:这2段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说它的只要内容。(“救幼龟”)
(4)第5自然段让谁来读呢?你听得最认真,你来决定吧。生:......
(5)第6自然段,我要请没有举手的同学。生:......
这两段你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生:(“害”幼龟。)
(6)第7、8段连在一起读,这么多同学啊,那这样吧,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轻轻地读,好吗?生读
4、师: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叙事味道很浓。现在你能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5、指名汇报。生:
三、学习字词,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语:
旅游、幼龟、嘲鸫、沙滩、侦查、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离巢而出、稍不留心、踌躇不前、极不情愿、结伴而出、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结队而出、饱餐一顿、气喘吁吁、颓丧、震惊、悲叹。
各种形式朗读:指名读,正音。小组齐读。(强调“踌躇、嘲鸫、愚蠢、气喘吁吁”等的读音。)
2、理解难点词语。
在这么多的词,哪几个词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助的呢?生提出来,一起探讨。
3、出示本课生字,小组合作记忆生字。
幼滩侦嘲啄企愚蠢返拦鸥帽吁彻
4、提醒易错字的写法:
幼(与“幻”比较)、啄、帽;指导书写:愚、滩。
板书:我和同伴: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冷淡、若无其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回顾整体
1、师:同学们,听老师的提示我们来默写几个词语,请两个同学上黑板默写。
(1)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
(5)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2、(出示一段内容)选择默写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愚不可及)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我们”(气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后悔不已)。
二、品味语言,感悟“蠢事”。
1、师:在这一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中,有一个词语是“愚不可及”。请同学们在课文找到含这个词的句子。
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指名读。
2、现在我们就是那一群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已经是愚不可及了呢?细细读课文3-5段,不动笔墨不读书,把有关的内容都找出来,细细体会。
3交流
生:......
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是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你觉得自己愚蠢在哪里?
(2)朗读。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说明自己愚不可及的。生......
出示: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1)你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
(2)老师采访向导:请问,你当时为什么这样若无其事呢?可为什么你又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扔向大海呢?
师: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生:......
出示: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的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生:(自由读,齐读)在书旁边写写批注,再交流。
过度: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大家来读一读第七八自然段。
三、明白后果,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七八自然段。
老师: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怎么样?生:......
2、引读
师: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此刻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引读课文第八节第一句)
生:(读课文第八节第一句)
师: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读文)“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师: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继续读文)
师: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
3、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师: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这2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
因为——(再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四、再读课文,发挥想象。
1、师: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导呢,何尝不自责呢?我们再把书读进心里去。(出示)
向导心里难受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生:......
2、指导朗读
师:原本无奈的向导现在多了一份悲伤。读出他无限的悲叹:
生:(读)
五、回归整体,提升文本
1、师: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现在我们在回过头来,这“自然之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2、请学生谈谈人们在生活中违背自然规律的例子。
师: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你们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生:......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生:
3、其实,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们学习过不少。如:《我要的是葫芦》、《拔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们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要想不犯错误,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9、自然之道
遵循 人 违背
保护↘↙伤害
海龟
自然之道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不前,愚不可及、颓丧”等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体悟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的。
3、通过学习懂得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教学时我以“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为经线,让学生前后联系,剖析我们一行人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再以“我”和同伴以及向导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纬线,横向贯通,引领学生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完成有感情的朗读指导。
我还充分把握语文课的基础训练点,采取“以读促思,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反复体会“我和同伴”的行为和“向导”的话语,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受到启示。
第一课时
一、课前经典诵读
1、背古诗《忆江南》《独坐敬庭山》
(新旧知识联系,更容易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共鸣)
2、过渡语:第一单元以古诗、游记等形式,为我们展现了祖国千山万水山的绚丽多姿,令人心旷神怡,“七月的天山”、“迷人的桂林山水”实在令人着迷。今天要学习的第三单元又将为我们呈现一组关于大自然的文章,你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二、阅读单元导读,明晰学习任务
1、指名读“单元导读”,并说说本单元的专题是什么,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有哪些?
(新教材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每组课文以一个主题贯穿始终,而且每组课文前都有一个单元导读,明确提出了学习此单元的重点及要求,开课前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2、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神奇的加拉巴哥风光,进入学习
课件播放前的铺垫: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老师,每天都在用它迷人的姿态,无声的语言,启示着我们:滴水可以穿石,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成熟的稻谷低着头,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羚羊、鹿临死时要保护好自己的角不被损坏,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尊严……同学们,你们想走近神奇的'大自然,寻找更多的启示吗?下面,就让我们摒住呼吸,先来欣赏一组大自然老师为我们呈现的风光图片。我给它命名为“人间天堂”。
课件播放解说词:就是南太平洋辽阔的海域,据资料上介绍这里是地球上又一个没有被污染的净土,放眼望去,并不是一片汪洋,星罗棋布的岛屿犹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蔚蓝的海面上。在众多的岛屿中,我们的作者选择了生物学爱好者必去的圣地“加拉巴哥群岛” ,那是一群火山岛,岛上除雨水外几乎没有淡水来源,可是那里却生活着体重超过300斤的象龟,当初来岛上的西班牙人吓坏了,就用西班牙语 “加拉巴哥”----“乌龟”,为这座岛起了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走进美丽神奇的“加拉巴哥”岛,实地来观察可爱的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请大家带上任务,深呼吸,再呼吸,在美妙的感觉中,亲近这片净土,寻找“自然之道”。
3、板书课题
(南太平洋辽阔的海域风景如画,非常洁净漂亮,播放那一带的自然风光,一定会激发学生走进书本了解文中故事的欲望。)
三、初学课文,了解课文梗概
1、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请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温习昨天自学的生字和四字词语,特别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一定要读准每一个字。
3、大屏幕检查初学情况。
4、扫清了文章字词障碍,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内容;还可以根据我提供的四字词语来概括文章内容-----词语连缀法)
(适当渗透一些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快速阅读、准确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课堂训练
1、请默读课文,在自己有话可说的地方留下心中所想。
2、学写课文中要求会写的汉子。
第二课时
一、课前经典诵读
背古诗《忆江南》《独坐敬庭山》
(旨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板书课题,直接入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9课《自然之道》。
三、复习
1、出示词语(齐读)。
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初学课文的收获。(指名说)
四、品读课文,寻找自然之道
1、为什么我们的初衷与结果会大相径庭,好心就一定有好报,可我们的好心却得不到好报?
2、随着同学们的讲述,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片沙滩,看见了幼龟出洞的那一幕。让我们打故事的开始,走进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人物一路走来的复杂心情,寻找自然之道。
(1)、指名读3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在生物学家引导下,刚上岛时,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体味出来的?
“突然”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再来读!
啄:“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谁来读?多狠啊!你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速度快点!)
(2)、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第4自然段
我和同伴的态度是怎样的呢?(焦急读我们说的话)
我们焦急万分!而向导呢?
生:若无其事!
师:若无其事,理解吗?
生:没有事!
师:我们在一边着急、担心,揪心,而向导却若无其事,此时,同伴们会怎样看待向导?(无动于衷的向导,铁石心肠的向导,无情的向导,残酷的向导!)
指导读同伴们的话。
师:作为旁观者,你是如何理解向导说的“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的?你会站在谁的一边,为什么?这可真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不要管它,随它去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板书: 自然之道
我和同伴 向导
震惊 悲叹
海龟
师:最后,在我们一群人的爱心呼喊声中,向导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将小龟抱起放回大海。”勉强,你怎么说向导是勉强这么做的,难道他没有爱心吗?他一边走,可能在想着什么?
(3)、同学们,故事到还没有结束,小绿龟在我们的努力下,算是得救了,可无遮无拦的大海上空,盘旋的食肉鸟也看见了这一切,故事的结局令人震惊?让我们静静的看下面的文字!(5-8自然段)
(4)、看完这段文字,我们有什么想说的?此时此刻,我们明白了什么,意识到了什么?
我们从嘲鸫口中救了一只海龟,导致更多的海龟得到错误的信息而断送生命,好心办了坏事,真是愚不可及呀。
课件展示:理解“愚不可及”
看到当时突如其来的场面,我们不禁惊叹地说:“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悲愤地说
绝望地说
(5)、我们心里开始悔恨,我们错了,我们到底错在哪里呀?(学生自由谈)为了一只海龟,却葬送了成百上千只?看到这一切,我们是怎么弥补的?
(6)、可当我们听着食肉鸟欢乐的叫声时,我、同伴们是怎样呢?
板书:悔恨
(7)、向导心情怎样?悲痛(看图片)无比悲痛地读一读:向导的话。板书:悲痛
(8)、他是研究生物的,他是爱这些小生命的,可现在……此时,他还能不痛吗,他会在心里怎样惩罚自己?
3、感悟自然之道。
同学们,自然界真的同向导说的那样,没有我们人的帮助,就不会受到破坏,这些小海龟没有我们,不会受到伤害吗?理由是什么?
体会“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小小的绿龟,鱼贯而行,好像有人在指挥一样,他们有着一套在自然界生存的防御危险的办法!可是我们,唉,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之道呀。
4、同学们,今天的学习,你受到的启示是什么?
同学们,我们人类有时是最残忍的动物,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会自相残杀。我们毫无节制地索取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大自然是会被震怒的。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大海啸,吞噬了30万人的生命。2007年的冬季,我国南方遭受了50年不遇的最为严重的雪灾,波及19个省,约有7786万人口受灾,死亡60人,直接经济损失1153亿元。同学们,看到这一幕幕,听到这些骇人听闻的数字,你不震惊,不心痛。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环保小卫士,遵循自然规律。
5、(齐读课后赠言)“遵循自然之道,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构建和谐美丽的生存环境。”
五、小练笔
如果你是死里逃生的幼龟,你会怎样谴责人类的善意之举?
自然之道教案 篇15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
抄写:
①生字新词。
②两组要比较的句子。
A案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①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②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③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④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①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③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③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④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⑤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①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②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③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④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⑥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①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②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①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②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③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④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湖北宜都 刘春林)
B案
第一课时
●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①谈话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②悬疑读文:读课文题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带疑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自主识字。
a.提示学生利用窍门,读准字音。(如,读“愚”字不能读成yí,“吁”不能读成xī)找出难读难写的字,研究特点。(如,形声字占绝大部分;如,写“啄”字第九笔的“点”不能丢掉,写“帽”右边的“曰”不能写成“日”等)
b.同桌交流,相互识认。
c.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难认难写的字,并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法,落实识与写)
读课文。
a.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读中点拨学生在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或与同学合作读。
b.交流练读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自然段读,相互推荐读,老师注意给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机会。学生读的过程中要求其他人认真倾听,读完后由学生自己有重点地点评。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词句,教师要让学生读到位。
整体感知。说说初读课文的'印象或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再让其组织语言来说。尊重学生自己初步的读书感受和见解。
●探读课文,读出自我发现
①自主探读: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读出重点,读出感情,与作者情感共鸣。提示学生联系课后连接语提示的内容读课文。
②心声吐露:
a.与同桌相互交流;
b.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读书体会。教师做要点板书。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
①着眼学生感悟,抓点精读。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内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问学生有什么问题)
a.学生提问并品读:为什么说“似乎在侦察”?(是“我”见到幼龟的动作后的猜测,但并不了解真的是这样)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突然”“啄”“拉”)向导怎么做?
b.学生提问并品读:向导怎么会是这样的态度?(“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他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面对的是“焦急”、是责怪──“不能见死不救”、情况十分紧急)
c.理解“自然之道”并导读(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延迟评价,从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导入故事发展的相关内容),那么,“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愚在哪儿?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a.学生读书,抓词抓句感受当时的事态。(适时出示挂图或点击课件)
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要经过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它们可能会想什么?
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可结合先前的“颓丧”体会)它们又会想些什么?
b.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体会向导“悲叹”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③着眼学生体验,探微发幽。
a.回归课题,引发话题。
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走出文本,开展实践活动
①导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②自由组合,分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及拿出活动安排,全班交流。(要求选定组长,搞好分工,排好时间,并作好相关记载──可以以日记、活动报告、行动纪实等形式反映)
③学生分组行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可结合后续的学习内容进行)。
自然之道教案 篇16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方法与过程:透过初读、再读、细读这三个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体会逐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任务、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解释课题:自然之道。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一下自然之道的意思。
2检查对课文资料了解了多少:说一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生物学向导、我们、绿龟、嘲鹰和海鸥)学生答,教师板书。
3检查生字。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注意思考,根据黑板上已经有的词语,把生词写在恰当的位置上。(巢穴、侦察兵、食肉鸟、饱餐、若无其事、棒球帽、气喘吁吁)
4检查对错,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写在这个位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检查学生预习的状况,即考察了学生自学生字的状况,也了解了在初读课文中学生是否了解了文章的主要资料。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师:此刻我们就来一齐学习课文。要想学好课文,首先就要读好课文。读课文不能盲目的读,每次读了课文,我们都要有收获才行。你们看昨日的预习大家就都有收获,昨日的课文就读的有好处。透过初读课文了解了主要资料,这天再读课文,就要有更高的要求――理清文章脉络。对于一个故事来说,就是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此刻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怎样的。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透过理顺故事的过程进行分段。指名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些资料。
设计意图:给学生渗透阅读方法,给叙事性的文章分层,能够按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展开来进行。
3引导理解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属于故事情节的资料吗?那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齐读一遍。看看写了什么资料。(学生读课文,交流文章资料。)在那里写这一段有没有用?
引导学生理解,在讲故事中加入适当的补充说明,能让读者看得更明白。不但如此,那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出示最后一句,说说写了什么?跟后面有没有联系?那里给后面的故事打下了一个伏笔。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恰当的'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增加文章的完整性和趣味性。
设计意图:写作方法的渗透。
第二课时
一学生默读课文,独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师:这节课我们一齐来细读课文,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要完成这个任务,在细读的时候,就要有自己的感受(板书――有感受)什么感受呢?我给举个例子,比如你从课本中有什么发现,发现字里行间藏着什么意思,还有你对课文上所说的事情有什么体会,又如你有了什么想法等等,都算感受。(板书:发现、体会、想法)要想在读的时候有感受,就要一遍读一遍想,哪里有想法就就应画出来,有什么感受就简单得写下来,就是一边读一遍写写画画,也就是最简单的读书笔记。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记录感受。教师巡视指导。大约进行十分钟。
设计意图: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明白在读书时该做些什么,就应怎样去做。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使他们能真正的认真读书,静心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交流感受,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谈话,引导学生们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和句子。
1在交流中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有感情的朗读(结合四、八自然段进行)体会人物的情绪、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重点理解向导的话。
3再次感受文章的结构:发生、发展、高潮。
三写话练习。
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这是一个()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大自然是有它自己的道理的,由于我们(),才使这些海龟受到了伤害。(学生写,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实现读写结合,将学生理解的道理反馈外化。
四拓展练习
还明白这样的故事吗?杯具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五总结。
我们人类自称是万物之长,其实真正的万物之长是大自然,不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做事,必将使我们受到惩罚。作为人类,该如何才能真正创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
想了解更多【自然之道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自然之道教案